本文共 1238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
这是关于阅读《需求工程——软件建模与分析》的读书笔记。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着厚厚的书,就觉得没有心思读下去,不过还是打算坚持吧。就这样开始了。
需求工程-软件建模与分析》这本书分为五部分,这一阶段我主要浏览了绪论与需求获取,大概了解到从软件需求工程的角度出发,以需求开发过程为主线,完整描述了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验证、需求规格说明和需求管理等需求工程活动。软件需求位于软件工程的初始阶段,是软件系统开发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工作阶段,为软件工程后续阶段提供了工作基础,对软件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复杂程度的日益增长,以需求分析为中心的的传统需求技术已不能适应现代软件及时的发展的要求,完整的需求工程工程应运而生。需求工程是开发者再进一步升入理解然软件项目需求处理活动之后提出的一阶段性活动。这本书从开发者角度出发,侧重实践的技术与方法,系统地介绍了需求工程中的最新进展,促进需求工程领域理论、方法和技术的融合应用。在系统的介绍需求工程中,运用一些实例让我对需求工程的了解进一步加深。《需求工程-软件建模与分析》开始首先介绍了软件的发展,又软件的发展逐步写到需求工程的产生。软件实现其功能的基础、手段和过程是在用户领域内现实可理解的,即软件系统是在理解其现实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影响现实的某些环节,或者改变现实各部分的通信方式,最终达成某些目的或者解决某些问题的。应用型软件一般以普通用户为应用对象,因此也要求具有使用的方便性。实现功能的模拟性和使用的方便性也仅要求所用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工具型软件不同的是,应用型软件通常不是通用的,它们是为特定的应用环境定制的,对环境的模拟性是其主要的关注点。在书中给需求工程这样定义:需求工程是所有需求处理活动的总和,它收集信息、分析问题、整合观点、记录需求并验证其正确性,最终发硬软件被应用后与其环境互动形成的期望效应。它从软件需求的根源着手,在软件工程体系中讨论软件需求,让我了解需求工程的作用和意义,明确软件需求的来源和去向,说明了软件需求怎样基于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得以产生。书中强调面向普通用户的纯工具型软件以功能的有用性为首要成功标准,一些过于复杂的功能反而会因其灵活性而丧失一定的实用性,进而受到用户的抵制。普通用户技术能力有限,所以对操作的要求以使用方便为主,在使用方便的前提下追求使用的高效性。实现功能的有用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利用常见的可行技术即可,先进技术并非必要条件。有效性是该类软件的主要关注点,能够有效使用即可占有一席之地。不同的评判标准和关注点,决定了三类软件在生产中也会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分析阶段具有截然不同的目标:面向专业用户的纯工具型软件通常在具有一定的观念创新或技术创新后执行软件分析,分析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为充分利用创新优势而进行巧妙的功能安排;面向普通用户的纯工具型软件进行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方案权衡。书中的知识让我明白了软件首要的是需求,根据需求才能制定相应的功能。
转载地址:http://jibso.baihongyu.com/